今年2020年 真的是特別的一年;因為武漢肺炎(COVID-19),導緻全球的國際性旅遊全都停擺,慶幸我還有一群愛登山的老朋友”建中校友” 一群民國32-36年出生的老朋友, 大夥不畏武漢疫情,認為要活就要動,所以號召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享受台灣山林之美
一口氣就爬了三座知名的山! 嘉義的獨立山+特富野古道 外加八通關古道西段…. 讓我有這機會一親她們的芳澤….
今天和往常一樣,搭最早的火車 05:14 到台北去接團,我總相信天公疼憨人, 雖然讓我起個大早,但一早就見到火燒雲,代表這次帶團肯定會順順利利的..^&^
全台唯一與鐵道相依!嘉義竹崎「獨立山國家步道」沿途景色美翻
位在嘉義竹崎的獨立山,屬於阿里山國家風景區,海拔840公尺,為一個獨立的山頭,編號58台灣小百岳之一。
清新冷
由紅楠坑到獨立山山頂的環狀步道,步道全長約5000公尺,自樟腦寮車站起爬升高約260公尺,步道全線以階梯為主,有些路段雖然坡度較高,但仍屬大眾化路線,遊客可從紅楠坑或樟腦寮車站進入登山口,大約一個半小時便可登上山頂,獨立山擁有360度的視野,放眼望去山巒疊翠,適合觀賞日出,由於北回歸線通過嘉義縣,因此該區屬於亞熱帶區,海拔840公尺的獨立山有著終年涼爽的氣候
嘉義縣內群山連綿,唯有獨立山行單影孤,孓然而立,因而得名。獨立山步道最早為先民挑運農產下山換取民生物資而闢的古道;日治時期修建運送林產的阿里山鐵路,在獨立山環繞三週而達山頂,成為全台獨一無二與鐵道有約的登山步道,一路溪谷、鐵道、遠山,景觀多變,更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三次俯瞰樟腦寮村莊及獨立山螺旋狀三迴旋。
獨立山大眾交通資訊:可搭乘嘉義縣營公車松腳線,在松腳下車;或搭阿里山森林鐵路於樟腦寮站下,往回走
因為第二天行程為特富野古道,為了省去車程時間所以我們選擇住在奮起湖 宿奮起湖大飯店,一間老飯店剛好配上我們這群老朋友...
上方三張相片為日式神社 「奮起湖日本神社遺址」舊時供奉日本皇室的祖神-天照大神,不但象徵人民對日本皇室的景仰、對日本天皇的崇拜,更已成為日本民族的精神基礎和中心信仰。神社遺址目前只剩下基座平台和石階等遺跡,被高聳參天的孟宗竹竹林團團包圍,不難想見舊時莊嚴肅穆的景象。
特富野古道位在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早期為阿里山地區鄒族人到玉山一帶出草、狩獵的重要通道。日據時期日人開發阿里山地區豐富的森林資源,為延伸至東埔、塔塔加一帶,於特富野古道東段鋪設鐵路軌道,以利運輸木材。 1971 年間政府禁止伐木,鐵道不再有火車行駛, 2001 年嘉義林區管理處將古道整建成登山健行步道。
沒有人走過特富野古道不稱讚的,這裡林木茂密,古木參天,加上舊鐵道與枕木相伴,迷漫在空氣中的還有一絲日治時期存留的人文歷史氣息。
特富野古道全名為特富野自忠越嶺道,又稱水山古道。早期鄒族人開闢這條步道至自忠連接塔塔加、玉山地區,穿越北鄒族傳統狩獵區,是保護部落的要道,也是鄒族人打獵、出草、征戰必經的舊獵徑,在鄒族的傳說中上古時代,洪水淹沒大地,鄒族人至玉山頂避難,水退後天神率領族人從玉山下來的路徑,並在特富野建造第一座 「庫巴( kuba )」 其與鄒族人的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古道上生長的竹子、林木都是北鄒族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天然材料,例如利用竹子製作的笛,是傳遞訊息、驅趕旱田裡鳥類的重要工具,麻竹筒製成盛湯的容器, 庫巴 以杉木為主體,並以竹子削製成竹片編成屋頂,上面再覆蓋白茅。 特富野部落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距離古道西端出口大約 6 公里 ,部落裡仍有鄒族傳統的建築庫巴,依傳統習俗舉行的戰祭、小米收穫祭、生命豆祭及小米播種祭等祭典活動,到特富野古道遊玩不妨多安排點時間,順道進入部落去感受鄒族特殊的文化,以豐富旅程的回憶。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開發阿里山地區的森林資源,鋪設運材鐵道,本線嘉義至現今的沼平車站於 1914 年正式通車,但沿線森林資源自 1910 年已陸續開發,必須再向周邊延伸發展,所以延伸鋪設 2 條林場線即塔山線及水山線。其中水山線自沼平車站向南經過自忠到達新高口,長約 10.7 公里,由自忠段延伸之水山支線運材鐵路即利用特富野古道鋪設而成,全長約 5.2 公里。
自忠自古以來即為玉山與阿里山銜接的關卡,日治期時舊稱「兒玉」,是為了紀念當時的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後來先總統蔣公巡視阿里山時,認為這個地方的景觀與抗日名將張自忠殉職處景觀相似,遂以其名代之。特富野古道東側入口現已撤離的自忠派出所就是伐木時期自忠車站的遺址,而山水支線鐵道從派出所後面開始往山裡延伸,當年林場支線經由這些材丁車將深山的林木集中至新高口或自忠等地後,再以大型運材車接運至阿里山沼平車站。
八通關越道路,又稱八通關越橫斷道路,為臺灣日治時期的古道,故亦稱日治八通關越嶺道。此外,在各文獻中也有不同稱法,《玉里鎮誌》、《臺灣的古道》皆稱八通關越嶺道,《布農族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稱八通關越嶺道路,《台灣的古道》稱八通關越嶺古道。
八通關古道入口即為東埔溫泉,在出發前大夥集合於飯店說明八通關古道的注意事項
東埔帝綸溫泉度假大飯店
當地人的精神信仰”教堂”
登山入口處的愛玉冰店.. 我們大家都吃了碗愛玉冰後才開始我們的登山…但從飯店步行到愛玉冰店也要走20分鐘
往瀑布路上必經的父子斷崖,舊稱「父不知子斷崖」,名稱由來是因昔日斷崖險峻難行,所以即使是親如父子也無法分心照顧自己的兒子;但在玉管處的維護下,險峻處大都設有護欄或鐵鍊,小心行走並無安全的顧慮。由東埔往返雲龍瀑布只需半日腳程,許多一日健行的遊客選擇在壯觀的瀑布旁休息午餐。
八通關越道路位於臺灣中部地帶,東西橫跨花蓮、南投二縣,東自玉里,西起東埔,東段與西段皆於大水窟(州廳界)接通為終點,亦為全線最高點。其路線大抵呈西北至東南之走向,貫穿整 個玉山國家公園,總長約125公里。八通關越道路為提供大眾登山健行的高山道路,在《玉山國家公園》的官方網站記載之中,則將這條道路稱為八通關日治越道線。這條登山道路可攀向中央山脈,或於八通關借道玉山山道(新高山道)可通向玉山主峰。
1915年間,履遭拉庫拉庫溪流域的布農族人起事攻擊,使日本政府為能有效監視與治理,故決定仿照五年理蕃計畫治理太魯閣族之模式,興建警備道路並沿線設置駐在所,同時亦可取代集集拔子莊道路。1921年全線完工,其路線之開闢多沿等高線而建,乃為利於運送彈藥、拖曳火炮、獸力車輛的通行。1944年後,因乏於養護,致使道路難以通行,且沿線的駐在所遭人焚燬、拆除,形同荒廢,約於1960、70年代,才逐漸隨著臺灣的登山風氣逐年發展下而受到關注與使用
1980年代,行政院計畫興建新中橫公路,面臨八通關古道恐遭不保,此時才獲得民間團體與學界的關注而向行政院幾經爭取保留後,使行政院核准設立玉山國家公園,並依環境影響評估的結果認為不宜開發,故決定停止興建新中橫公路。自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後,便著手展開對八通關越道路進行一連串的調查、整修,逐年陸續完成多座吊橋、棧橋、山屋,路基已有多處完成修復。2005年完成全線貫通,但後來遭逢莫拉克颱風侵襲下造成觀高至八通關間路段嚴重崩塌,已不如災前易行
上圖: 最能代表我在書本上看到的一段話.....
年歲增長並不會令人老去~
失去熱情使心靈凋零~
所以 我們都是青春熱血的少年家!
帶著一群不服老有著青春心境的老人家走了八通關古道/特富野/獨立山....深深的讓自己感受到,這是我在旅遊業服務中最大的收穫!
旅遊業賺不了大錢,只求溫飽!
而客人臉上滿足的笑容及他們內心裡滿滿的回憶才是我最大最實在的收穫!
西元1874年,日本藉口牡丹社番殺害琉球海難漁民,大舉進犯,清廷只得派船政大臣沈葆楨來臺交涉。事後,沈葆楨力主開山撫番,於是兵分三路,自北、中、南三線開闢道路通達東部。中路由林圯埔(南投竹山)經東埔、八通關,到璞石閣(花蓮玉里),西元1875年,由總兵吳光亮率領飛虎軍,歷時十個多月完成,全長265華里(約152公里),即今所稱「八通關古道」。開闢此路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廣招內地漢人至後山(東部)開墾,以充實全島,防範外國人侵擾,但招墾工作成效不彰,對古道少加利用,軍工維護不繼,於西元1891年緊縮臺政後,撫番政策名存實亡,八通關古道便逐漸荒沒。之後歷經日人據臺理蕃事業、布農抗日行動等事件,八通關古道訴說著清廷對臺灣經營,見證漢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也象徵長達十八年連綿不斷的布農抗日行動的英勇事蹟,歷史也在八通關古道的一草一木中一一浮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