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甘南州內有藏、漢、回、土、蒙等24個民族,擁有蓮花山、迭山、翠峰山、太子山等自然景觀和拉卜楞寺、郎木寺、禪定寺、貢巴寺等人文景觀,媲美西藏、梵天淨土、九色甘南香巴拉;中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被稱之為"青藏高原的窗口",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時尚旅遊》評為"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也被評為"中國最美旅遊勝地"。
甘肅蘭州去了幾次, 但甘南卻是第一次踏上,可以說是踩線吧!
這次帶上了60-76歲的共26位大朋友 為期展開了12天的旅程!
以下是安排的行程 共12天; 但實際走過後覺得可以直接蘭州直接進出改為八天較為恰當!
第一天 桃園/西安
第二天 西安-蘭州 大雁塔(不含登塔);送動車赴蘭州;
第三天 蘭州-永登-蘭州 永登連城古鎮、吐魯溝含電瓶車;
第四天 蘭州-冶力關-合作 冶力關(赤壁幽谷、冶海天池、冶木峽、蓮花山);
第五天 合作-宕昌 米拉日巴佛閣;禪定寺;
第六天 宕昌官鵝溝、大河壩;
第七天 宕昌-迭部 紮尕那;
第八天 迭部-夏河 郎木寺(格爾底寺);尕海湖;桑科草原;遠眺白龍江源頭;
第九天 夏河-臨夏 拉蔔楞寺;貢唐寶塔;八坊十三巷;
第十天 臨夏-蘭州 劉家峽含遊船+炳靈寺窟;
十一天 蘭州-西安(高鐵) 興隆山、中山鐵橋;
第十二天 西安-臺北
可以直接走第四天的 蘭州-冶力關-合作開始走行程..
以及第十一.十二天的點都去掉..
這樣的話.. 沿路看的都可以說是精華再精華... 的確值得一遊....
所以我就把較精華的部份和朋友們分享啦...
治力關 中國古代關隘名、地名,位於中國甘肅省南部臨潭縣境內,古代是進入藏區的重要門戶、藏族地區和甘肅地區茶馬交易的重要通道。關口得名於西元3-7世紀吐穀渾國統治的冶力七部區劃名。該地區保存了較好的自然植被和水源條件及豐富的多民族文化。
赤壁幽谷 在治力關鎮西五公里處。這是造物主在冶力關風景區一片撩人的翠綠中別出心裁的禇色世界,特意在四周或濃或淡的遮覆中突生出裸露山岩,別一洞天。赤如其裝,壁似其胴,但他不是嫻淑羞澀的少女,卻是與神佛鬼怪,獅虎蟒蛇相連接的潑壁野穀。
天池冶海 海拔1900 ~2900公尺的冶力關風景區是大陸國家4A級風景區,氣候溫暖濕潤,山勢險峻,是典型的高原生態森林,擁有森林、峽穀、湖泊和丹霞地質的景緻,被譽為“生態大觀園、蘭州後花園”。









冶力關鎮位於甘南州臨潭縣東北部蓮花山下的冶木河畔,距縣城105公里,距蘭州182公里,轄9個行政村,4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188人(2017)。現有黨支部17個,共有黨員331人,其中機關支部8個,農村黨支部9個。全鎮總面積117.54平方千米,海拔介於2219—3926米之間,年平均氣溫5.5℃。氣候溫和,是省內理想的避暑勝地。




合作市是中國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所轄的一個縣級市,亦是該州的州府所在地,位於甘肅南部的藏族聚居區內,為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目前全市人口中依然是藏族居多數。
米拉日巴佛閣位於甘南合作市郊,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樓閣已毀於「文革」。現存建築重建於1988年5月,歷時四年落成。米拉日巴佛閣是為紀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閣,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在安多藏區最主要的寺院之一,距離市中心約3公里,是一座紅色的藏式高層建築,佛閣的高層宗教建築在藏區十分少見,在外部拍照十分獨特。而佛閣內部供奉了一千多尊塑像,有藏傳佛教各大教派的代表人物,還有藏族歷史上的名人大師,這種各教派並存的情況在藏區也十分罕見,值得進去參觀。



一群人圍繞著米拉日巴佛閣轉經
佛教的轉經筒方向,俯瞰轉經筒的視角,是順時針轉



轉經筒藏文:མ་ནི།,威利:ma ni)又稱祈禱筒嘛呢,是在藏傳佛教寺院周圍都裝置有一批可依次轉動的經輪。一般用、牛羊皮包裹,也有用製成的。其表記刻有六字真言,筒內裝滿經典。依據藏傳佛教的教證,凡轉動經筒一回,等於誦讀了一遍內藏經文。值得注意的是,轉經筒一般為順時針方向轉動。





美仁大草原位於甘肅省合作市東,這裡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山草甸草原地貌。這裡地勢平緩、景色奇特,風格迥異,置身其境,讓人感受到高原草地的遼闊和雄渾。
每逢盛夏七月,在合作市美仁大草原上,各種顏色的小花,黃色的,紫色的,白色的,紅色的……漫山遍野,一望無際。與鑲嵌其間的青稞苗及青山綠水相互掩映,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禪定寺位於卓尼縣城洮河北岸的寺台子村台階地上,海拔2500米左右,占地面積9萬平方米,距縣城0.5公里。周圍群山環繞,北依阿米日公大山(大山神),俯臨洮水,隔河與郭雅川大山相望。唐時該地有一座苯教寺院,吐蓄軍隊占領洮州後,改苯教寺院為寧瑪派寺院。1254年,元世祖忽必烈邀請西藏薩迦法王八思巴赴內地講經傳法,途徑卓尼時,見此地山清水秀,風景優美,遂親選寺址,將原來的寧瑪派寺院移建於現今寺址,於1295年改寧瑪派為薩迦寺,並進行擴建,1459年由卓尼第二代土司贊普之弟仁欽龍布將原薩迦派改宗為格魯派。禪定寺在75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歷經滄桑,在修復和重建中,歷代土司和寺院活佛、大清高僧及虔誠的信教群眾都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建起了佛殿、經堂、活佛府邸、佛塔、僧舍、尚書樓及大門樓閣等具有漢藏合壁特色的龐大建築群體,規模宏大,雄偉壯觀,最盛時有僧侶5200餘人,成為甘青藏區三大佛教寺院之一。





所有團員都是60歲以上.. 全都順利圓滿走完全程..
所以年齡不是問題.. 高山海拔高不是問題..
前提是只要做好心理身理衛教.. 其實是可以爬大山的啦!





















尕灣梁梯田,是甘南高原上不可多得的梯田風景,就在甘肅臨潭縣城不遠的長川鄉境內。







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 官鵝溝北起岷江林業總場,南與舟曲具接壤。區內主要景點有廟灘(張爺伺)、佛光滿洞、通天門、尖山、幽谷洞天、峽中臥虎、羅漢峰、龍洞流泉、石壁瀉珠、瀑布雲煙、虎口瀑、水簾瀑、五瀑峽、猿人壁、九天飛瀑、珍珠落九天、青天一線、小路峽、蓮花峰、梯子崖、金剛峰、五指峰、枕頭峰、望郎峰、老人峰、雪山霧罩、山盤冰柱、石出積寶、三界峰、群峰迭嶂、紫槽潭、大灣杜鵑、森林浴場等33處。









紮尕那 甘肅省迭部縣益哇鄉 “紮尕那”是藏語,意為“石匣子”。
扎尕那的藏语意为“石匣子”,在迭部县益哇乡的最北部,整个地形很像一座巨型宫殿,又俗称“阎王殿”。村中的古老木质藏居都沿山而建,北面是巍峨恢弘,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东边的峻岩峭壁,直插云霄,峰顶山雾缭绕;南边的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而立成石门,木楼与群山浑然一体,站在村子高处往远处望去,心中泛起一种与世隔绝、安静祥和的感觉。

















朗木寺 被譽為中國小瑞士、甘南香巴拉、和小江南之稱的朗木寺鎮,位於碌曲縣南90公里處的郎木寺鄉,西傾山支脈郭爾莽梁北麓的白龍江畔,地處甘川二省邊界。郎木寺為藏傳佛教寺院。“郎木”為藏語“仙女”之意,因其山洞中有石岩酷似亭亭玉女,民間謂為仙女所化,故名。































拉卜楞寺 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拉蔔楞寺內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藝術品共計1萬餘件,寺院建築風格粗獷大方,古樸典雅;寺內佛像、古籍、壁畫種類繁多、琳琅滿目。周邊景點以甘南為主,神奇俊秀的山川與濃鬱的藏族風情,使得拉蔔楞寺顯得更加神秘。














































貢唐寶塔 進入貢唐寶塔後便可以開始觀賞寶塔的內部,按照藏傳佛教的儀軌,在殿內的每一層也需要按照順時針一圈的方式參觀。寶塔的一層入門處是一座純金的活佛舍利塔,非常的莊嚴奢華。在背後則有一尊巨大的玉石臥佛像,是佛祖涅槃時的姿勢,非常少見。殿內還有巨大的強巴佛(即彌勒佛)像、觀音菩薩像、宗喀巴大師畫像等佛像和壁畫,可以一一參拜。








黃河三峽 坐落於甘肅省永靖縣,是中國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甘肅省十大熱點景區、國家4A級景區、絲路遊必經之地,“南有長江三峽,北有黃河三峽”之稱。黃河三峽由炳靈峽、劉家峽、鹽鍋峽組成,屬於黃河上游地帶,古往以來屬於“另類黃河”,因為黃河水清澈見底。
劉家峽水庫 是中國第一個完全自行勘測、設計、施工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庫面積130多平方公里,容量達57億立方公尺。水庫除了蓄水,還可發電供應蘭州、天水、西寧、關中等地區。水庫上碧波無痕,景色秀麗。
炳靈寺石窟位於寺溝峽,也就是劉家峽大壩西邊約54公里處,船程約需3小時,快艇可節省一半時間。炳靈是藏語裡「十萬佛」的意思,石窟開鑿於十六國時期的西秦(約西元420年),北魏酈道元則在《水經注》裡,稱這裡為「唐述窟」。炳靈寺現存183個石窟,和敦煌石窟相比,這裡的石雕泥塑像的比例佔多數,共有800多座,其中又以唐代的作品最多。








上傳的縮圖
  

  

  

  

  

  

arrow
arrow

    小美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