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西鎮臺灣客家語海陸腔:guanˋ siˋ zhinˊ;四縣腔:guanˊ xiˊ ziinˋ)為台灣新竹縣的一個,位於新竹市之東北方,為牛欄河與鳳山溪匯流之處。南鄰尖石鄉橫山鄉,西南接芎林鄉,西北為新埔鎮,北為桃園市龍潭區,東臨桃園市復興區大溪區,為新竹郊區面積最大者的平地鄉鎮,人口結構以客家人為大宗,約占九成,腔調以海陸及四縣為主。過去曾為中華民國陸軍步兵第206師(威武部隊)之重要陣地。關西鎮物產豐富,名產包括仙草、鹹菜、番茄、草莓等,其中以關西仙草最為出名,也是仙草之重要產地,其產量為全台灣總產量之80%。每年亦會舉辦仙草節等活動。關西舊稱鹹菜甕,日治時期改名為關西街,係受到鹹菜棚的「鹹菜」之閩語發音(閩:Kiamtsai 客:Hamtsoi)與關西(Kansai)之日語讀音相似。鄉內以客家族群為主 ,關西鎮東部山區錦山里有少數泰雅族原住民居住的部落(馬武督)。


新竹關西老街也簡稱新竹關西老街關西老街,是指新竹縣關西鎮中正路這條古老的街道,隨著連接中正路的大同路以北,沿正義路兩側的發展,讓這條關西老街逐漸沒落,一整排的老式客家街道建築呈現出一種懷舊風情,搭配關西鎮當地居民的純樸客家風格,讓關西老街呈現出一種特別的寧靜感,這樣的老街模式有別於近年來許多過度商業化的新老街文化,曾經失去光彩的這條關西老街在2016年時,有專業的文創團隊進駐重新整理,將老屋的空間重新改造裝修,打造出一系列文創元素,包含藏書三千冊的小書店及各式各樣的關西當地文化展覽空間。

關西鎮中正路這條老街,可以看到許多紅磚砌成的老屋,紅磚拱型騎樓是一大特色,木造的屋樑搭配老式的建築外觀,狹小且有點傾斜的道路與大同路上的大柏油路有很大的差易,文創產業在此街道上做出了許多新的氣象,雖然是一條很短的老街,卻有著老物整齊呈現的感受。


大部分遊客來到新竹關西不會只逛老街,而是會選擇參觀關西鎮上許多有歷史特色的地標物,畢竟整個關西鎮可說是從清朝就開始發展,處處都有著具有歷史價值的參觀重點,包含關西茶廠、關西分駐、關西天主堂、樹德醫院、關西太和宮、東安古橋(牛欄河親水公園)、關西分駐所的所長宿舍及許多數十年的老字號客家麵食館。





















 
西鎮最初之地名為美里莊,當乾隆五十八年由泉州人陳智仁者在開墾南門崁下及河背(今之南山里)時,將此一帶命名為美里莊。翌年際盛放棄墾權,被併於衛阿貴掌管續墾,衛氏建公館於老街曰「課館」改美里莊為新興莊。衛阿貴歿後,其嗣衛壽宗在道光三十年,開墾告竣又改新興莊為鹹菜甕,又稱「啣彩鳳」。後因熱鬧而從庄改稱街,為鹹菜甕街,為新竹縣竹北堡所轄(後改為竹北二堡)。


東安古橋,五孔拱形石橋,造型十分優美,橋身亦非常堅固耐用,經過數十寒暑的人來車往,依然完好如昔,民國99年(2010),經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公告為古蹟。













東安橋造型古典優美,親水公園風景秀麗,時常被選為電影的拍攝場景。例如在2008年電影《鬼情書》中,牛欄河親水公園及東安橋皆有入鏡,2015年上映的賣座電影《我的少女時代》也在此取景拍攝。








關西地區因牛欄河流過,聯絡街區與三墩地區(今東安里上三屯)之橋樑,原本靠木造便橋,卻總在山洪爆發時便被沖毀,交通也隨之中斷。地方人士因而倡議建橋,日昭和8年(1933年),由政府、地方仕紳、三墩地區居民共同出資,聘請日本技師設計,採集紋理細緻的本地石塊,交由本地知名的石匠李鎮帶隊砌築,昭和8年(1933年)1月12日興工建築,同年11月底竣工;整體交通體系完成通行則在昭和10年(1935年)8月。
1935年正式通車後,立碑紀念,碑文敘述「架設費計金四千六百六拾九円」,牛欄河東岸居民捐款2千多元,其中周源發250圓,周源寶200圓,三屯居民每戶捐1圓以上的人名都刻在橋東端的石碑上。












關西老街廣義的區域為中正路以西的大同路區塊,此為清代竹塹社衛阿貴所承接興新堡號,在清朝嘉慶年間就已開墾,對現代來說也是相當有歷史的街區,當時的公館亦設置於此,在清朝道光之後,街區的商業交易日漸活絡,成為相當熱鬧的一條街道,也取代中正路的商業價值,發展更為迅速。

arrow
arrow

    小美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